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下载 VB C 实现 编写
查看: 43|回复: 1

锻造与铸造:木头烧铁疙瘩蛋子反复折叠制成的战术刀剑靠谱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访问技术宅的结界,请注册或者登录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加入我们

×
理想的金属加工方式是首先具有可以熔炼钢铁的设备以获取钢水,然后你还需要具备能在熔炼钢水的坩埚里搅拌钢水使其杂质(比如碳)均匀分布的能力,在这基础之上可以获得固化后整体物理特性均匀的钢材。凝固过程中会有气泡或者空隙,此时再重新加热到一定程度,使其软化,然后锤锤打打,挤压挤压,去除铸造过程中留下的空气泡,加热到快要熔化的程度使其既有形状又部分液化,冷却固化后形成固态结晶,结晶的组合方式会影响到材料的柔韧性、坚硬度。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淬火材料去控制其降温曲线,可以改变结晶的形成方式,产生高硬度、高脆度的钢,再回火以恢复部分柔韧度,消除脆性以使其不容易折断。

但是在古代,并不是每个作坊都有能力铸铁、锻铁。一个是需要高质量的燃料(木炭),高效率的炉子,高熔点的坩埚,以实现铸造;另一个是需要足够多的柴火用于锻造,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捶打。在仅支持锻造的作坊里,能通过捶打把材料加工成型,去除空袭和气泡,正确淬火和回火,就已经能生产出不错的刀剑了。这仅限于古代中国。而在古代日本,其虽然向唐朝人学会了如何锻铁,却没有习得木炭铸铁的技能。日本人回国后,从自然界刨出铁疙瘩,然后进行锻造加工。日本的铁疙瘩是怎么回事儿呢?因为日本火山多,所以能被火山宠幸的铁单质可以受到硫化合物的优待,致密的硫化合物包裹铁蛋,使其隔绝空气和水分,避免锈蚀为氧化铁。在日本叫「玉鋼」,翻译过来就是铁蛋子。由于不会铸铁,日本人通过不断锤打的方式,把加热的铁蛋子敲打成刀剑的形状。一大坨铁疙瘩通常由大量的小块的铁疙瘩组成,如果敲的时候散架了,掉落的铁疙瘩被视为「不純物」,它全部被硫化物覆盖了,不能和其它的铁疙瘩融合到一块儿。虽然我不懂如何使用木炭,但是我莽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使劲敲敲打打,再松散的铁疙瘩也能给打成刀剑。为了进一步确保钢材足够结实,需要不断地把钢材锤打成长条,再折叠,继续锤打,折叠的次数越多,「不純物」、硫化物等就越能被排除出来。与此同时,日本人也跟着唐朝人学会往钢材里加炭粉来增加含碳量,制成硬钢,再用硬钢做心,软钢做皮,打成日本刀,最后淬火。不同于唐朝人先制成钢水,再往钢水里加炭粉,搅拌均匀了再拿去锻造的工艺,日本人是靠折叠钢材的时候,往折叠面里面撒炭粉,锤打折叠使钢片中间压合炭粉,某种程度上只要烧红的过程中火焰足够热,能导致材料内部结晶发生变化,那钢材也是能吸收炭粉里面的碳的。但是铁包钢的工艺,真的能让日本刀既柔韧又具有坚硬的刀刃吗?这不好说。为什么日本刀都是弯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铁包钢的工艺里,由于铁和钢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在淬火时日本刀内部受到材料应力的拉扯,导致软钢部分收缩较大,硬钢部分收缩较小,从而弯曲。另外,并不是每次锤打折叠钢材的时候,温度都足够,很多时候钢材仅仅是被锤扁后挨在一起,并非真的融合到了一起,虽然层数很多,但往往有间隙。日本人将计就计,给它配套同样弯曲的刀鞘,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开发「剣道」。

由于日本岛和亚欧大陆距离遥远且隔着海域,日本人无需使用他们的日本刀来到亚欧大陆,去和唐刀使用者对决,因此他们无需点亮铸造技能树即可达到他们在岛上的锻刀质量天花板。说白了就是天花板很低,大家使用的刀,对比唐刀的话肯定都很烂,但因为不需要和唐朝人对决,因此矮子里拔将军。武士们在这个基础之上研究出如何才能在尽可能避免刀剑断裂的同时,又能尽可能发挥刀剑的杀伤力。日本刀于是分化出骑兵使用的太刀和步兵使用的打刀。太刀别在腰间右侧,刀刃向下,在马上拔刀时刀刃可以刮到对手;打刀也别在腰间右侧,刀刃向上,作为步兵拔刀时可以即刻抵挡对方的劈砍,与此同时自己也正处于劈砍的姿势,攻防和一。这是两者的拔刀术,也就是争取一拔刀就能结束战斗。与此同时,由于刀剑断裂会立刻导致战斗力降低,在战斗时非常考验勇气:既要能一剑毙敌,又要做到在劈砍的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做到刀刃与被砍物呈 90° 垂直状态,呼吸法就显得很重要。宫本武藏在使用打刀的基础上,选择降低使用武器的心智负担,在左边腰间别有胁差,可以用左手拔出来防御,这是他的二刀流技法,其实我感觉挺实用,因为即使我的打刀断了,我还有胁差可以继续战斗呀。但是其他的日本人都不认可这一剑术,因为你要是做不到保护好自己的刀刃还要能砍伤敌人,那你就只能拿着半把断刀去面对对方完整刀的再次劈砍。

有唐朝人拿到过日本的打刀仔细研究,发现钢材质量极差,但是被锤打的次数又非常之多。唐朝人感叹日本的这等牲口般的劳动力真不是唐朝人做得到的。打把刀而已,用得着那么辛苦吗?

让我们快进到二战期间,美国人提供资金、材料和铸造技术后,日本人终于有了现代化的金属加工技术可以正常地使用正常的钢材加工出刻意弯曲的日本刀。日本人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刀剑技术被外国人加强,索性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认为日本刀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豪华,优雅,霸气。然后开始开发各种概念,比如武士道精神,由于无法解释为什么古代日本人一定要讲究心法和呼吸法(因为如果要解释,就必须解释日本古代的刀剑质量差,容易断裂),干脆就将其解释为一种具有某种神秘的哲学含义的冥想。再在这个期间开始塑造各种虚拟形象和概念,比如忍者。现在欧美人心目中的忍者,就是具有某种奇特冥想技能的、左边一把胁差、右边一把打刀、可以飞檐走壁、浑身黑衣服黑帽子黑口罩的黑客,使用刀剑可以辅助攀墙,可以砍穿万物。实际的忍者更有可能是持有不太完美的古日本刀,非常擅长野外生存和隐藏自身,并窃取目标情报信息、完成刺杀行动的间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宅币 +3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溯影 + 10 + 30 + 10 支持a5大佬,写得很好,开拓了视野。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锻刀都是将钢铁烧到727℃以上(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温度)然后用动力锤或手锤反复锻打让多余的碳原子从奥氏体里析出然后迅速淬火获得上贝氏体,但是实际上不可控因素很多,有时候加热温度不够或超出,或者淬火时温度过高(转换成了马氏体)或淬火后没有进行回火或者进行了二次淬火导致最后刚冷却到室温变成了下贝氏体,这种都不是理想的钢材,古代当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去研究怎么锻刀,他们呢只是想办法让钢的纯度更纯,所以只能费劲巴拉的捶打,无限的捶打,尽力让钢材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纯度,然后用别的淬火方法比如只淬火刀刃等等。然后就得到了一把差不多的刀。而小鬼子学的武士刀锻刀方法(以这个为例),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是我国苗刀、唐刀的锻刀方法。
回复 赞! 靠!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技术宅的结界 ( 滇ICP备16008837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5 23:10 , Processed in 0.02973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